Notice:/home/www/news.com/library/biz/users.php, line=857, no=8,
Undefined index: m
本賽季的熱刺,實際上在重溫上賽季曼聯(lián)已經(jīng)演過一遍的劇情。
隨著進球效率的下降,高投入的戰(zhàn)術開始出現(xiàn)反噬。在宏觀上,越投入更多的人手,在微觀上,越投入更多的精力,進攻效率不見質(zhì)的提高,反而暴露更多的防守隱患,進而增加防守球員的覆蓋和回追負擔。
輕則比賽因此輸球,重則主力防守球員成片地倒下,然后比賽變得愈發(fā)困難,就此進入惡性循環(huán),走上一條不歸路。
尤其是在這場對陣紐卡的比賽,后衛(wèi)線的主力只剩波羅,前場的孫興慜和麥迪遜都坐在替補席上,結果其實就不難預料了。
我們之前提到過,尤其是北方的瓜系教練,本質(zhì)上的思路是用短跑來跑馬拉松,寄希望于短時間內(nèi)的沖刺和發(fā)力就可以殺死比賽,所以在體能充沛的開局階段,熱刺向來會踢得不錯。
這場比賽也是一樣,比賽開始4分鐘,熱刺就進球了:
整個過程其實也抓住了紐卡的問題,那就是中前場看起來不錯,但后衛(wèi)線過于高大和笨重,跟不住前場的腳步,所以難免會出現(xiàn)脫節(jié)。
這次就是熱刺先用回傳抻開紐卡的隊形,然后從右路完成推進,最后由波羅送出傳中,索蘭克在門前一對一贏得爭頂,完成進球。
這看似是一個非常好的開局,也在接近波斯特科格魯理想中的比賽劇情,但用短跑來跑馬拉松,關鍵就在于進攻效率。
馬拉松的比賽不會因為領先者領先了多少公里就提前結束,而足球比賽確實可能因為3-0或4-0的大比分而就此進入垃圾時間,所以想做到這一點,熱刺還遠不到放松的時候,但本賽季已經(jīng)輸了這么多比賽,作為教練和球員不會出現(xiàn)保守的思路嗎?
實際上是應該的,因為縱觀熱刺的中后場,你就會發(fā)現(xiàn)主力球員已經(jīng)所剩無幾,門將都已用到三門,中衛(wèi)線上也開始被迫用替補打主力,這場比賽還使用了貝里瓦爾,確實應該在領先之后踢得低調(diào)和保守一些。
但在進球后2分鐘,紐卡就用搶斷捕捉了熱刺后場的失誤,從而完成了比分的扳平:
這一球里的確存在手球嫌疑,但現(xiàn)在的手球規(guī)則在看似逐漸明晰的道路上已經(jīng)變得無比混亂,所以每支球隊都有可能遭到類似的爭議,這也是另一種公平了。
而在爭議之外,你可以看到,熱刺在出球的時候,紐卡的逼搶球員其實比熱刺的后場球員還多:
不僅貝里瓦爾在嘗試著穿插和探索空間,弱側的波羅也在同一時間啟動,這導致了紐卡在搶斷之后便可以直接進入肋部攻門。
所以,紐卡的進球存在爭議,但比分因此回到同一起跑線,熱刺也需要想一點辦法,因為后場的出球和防守問題清晰可見。
嘗到甜頭的紐卡在之后繼續(xù)逼搶,而且動作幅度不?。?/p>
這使得紐卡在出球環(huán)節(jié)面臨壓力,被迫開始用長傳聯(lián)系鋒線,但效率不高,畢竟索蘭克只是一名比較普通的高中鋒:
尤其是在第21分鐘這次危險當中,索蘭克被紐卡中衛(wèi)直接斷掉,直接從此發(fā)動進攻:
而在這一球里,最搞笑的就是熱刺的中場站位。
因為波羅的上前有一定的道理,高投入的戰(zhàn)術可以帶來多接應點,這一點可以理解,所以波羅和德拉古辛的身側頻頻被打進去,這也就是高風險所在,是熱刺需要承受的代價,但邊后衛(wèi)上前,中場就需要形成攔截作用。
但是,從接球到防守,你看看貝里瓦爾都干了些什么,他先是和隊友跑到了一個接應點上:
隨后也不夠機警,作為中場球員居然在球權存在易手可能的時候慢下腳步,那么當球權真正易手的時候,你再啟動還來得及嗎?
所以,在你的中后場球員能力如此,體系也因此變得生澀的時候,熱刺應該尤為小心,哪怕在主場作戰(zhàn),也不能過于奔放。
滕哈赫至少了解縮起來的好處和必要性,自己也因此有過被獎賞的時候,但波斯特科格魯顯然沒有整個意識。
于是,隨著索蘭克在接應出球的時候失誤和不足頻頻出現(xiàn):
熱刺的開放陣型讓紐卡如魚得水,在中場的密集區(qū)域轉移進攻方向,說來就來:
所以熱刺的防線開始承受多方位的防守壓力:
最終在第38分鐘丟掉了第二球:
這還不是混亂的最高潮,在第41分鐘這短短的1分鐘里,紐卡完成轉移2次:
在第44分鐘,熱刺被徹底打穿:
而在這個半場結束前,熱刺能做出的回應只是一次來自右路的傳中:
所以,熱刺會陷入困境,這是一件幾乎所有人在賽前都知道,好像只有波斯特科格魯不知道的事情。
而在上半場的比分就變?yōu)?-2之后,幾乎所有人都會知道,熱刺會在補充體能之后,再次在開局階段發(fā)力,但紐卡也會抓住此時的機會,予以反制:
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說,瓜系戰(zhàn)術的一大問題就是太好預判,在對陣這些對手之前,視頻分析師的工作顯然會變得相當輕松,且富有成效。
于是在這個下半場,熱刺在發(fā)力,紐卡也在找機會打出反制,但紐卡的思路顯然比對手要靈活很多,而且他們也不會傻到在2-1之后的客場繼續(xù)玩命進攻。
這讓熱刺在下半場開局之后進入了圍攻階段,看起來距離扳平比分已經(jīng)無限接近:
這個時候上孫興慜和麥迪遜,簡直就是預定逆轉的思路,但紐卡的反擊始終都在線上,畢竟相較于索蘭克VS波特曼等紐卡后衛(wèi),伊薩克VS熱刺替補后衛(wèi),尤其是下半場代打中衛(wèi)的斯彭斯,踢起來還是相當輕松的:
所以在孫興慜和麥迪遜登場之后,小球配合的確比首發(fā)階段要好了很多:
但紐卡縮起來,在禁區(qū)前后布滿人手和肌肉,熱刺該沒有辦法還是沒有辦法,所以相較于這些傳中:
看起來好像還是紐卡的反擊更加接近第三球:
于是,熱刺在主場又遭遇了一場敗局,而這場敗局在此前的三輪不勝的映襯之下,顯得一點都不突兀,似乎就是一個應該出現(xiàn)的結果一樣。
畢竟熱刺現(xiàn)在只是英超中游的成績,而人家紐卡可是在沖擊前四的路上。
所以,在自身陣容殘破不堪,狀態(tài)也一塌糊涂,能被利物浦打進六球,甚至無法戰(zhàn)勝狼隊的情況下,面對這樣一支勢頭正盛的紐卡,主教練的確需要想一些不同的辦法。
然而即便如此,波斯特科格魯還是選擇遵循自己極易被對手預判的老路,進而輕而易舉地輸?shù)袅吮荣悺?/p>
賽后,波斯特科格魯自然把矛頭指向了裁判,這一點在這場比賽有道理,但單場比賽的爭議再大,如何解釋現(xiàn)在的中游排名呢?
22分的曼聯(lián)在擔憂陷入保級大戰(zhàn),24分的熱刺其實也一樣。
所以,當主教練已經(jīng)成為某種戰(zhàn)術思路的奴隸,在無論任何時候、任何情況,都只能想到這一條路徑的時候,說得輕一點,就是某種意義上的懶政,說得重一點,就已經(jīng)退化為宗教的狂熱信徒了。
所以,需要受傷的核心球員、沉淪的整支球隊和俱樂部其他人的付出和努力,都跟著主教練一起陪葬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