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otice:/home/www/news.com/library/biz/users.php, line=857, no=8,
Undefined index: m
形勢比人強,這句話又在曼城身上應驗了。
首回合在主場輸給皇馬,瓜迪奧拉和球員們已經被逼上絕境了,到了周末,老同志們自然需要休息,而上一場比賽被棄用的新援來解決周末的比賽的同時,瓜迪奧拉也需要從不同的人員和思路里找一找其他的辦法。
畢竟,瓜迪奧拉自己已經說得很清楚了,總是被對手絕殺,他也不知道為什么。
在賽前,外界普遍預計這是一場曼城打起來不會那么簡單的比賽,甚至不乏在主場繼續(xù)被紐卡斯爾欺負的可能性。
這種可能性當然是存在的,埃迪-豪的球隊向來注重沖擊,但他們不僅因為自己的后衛(wèi)線選材,存在天然的脫節(jié)傾向,而且這場比賽在客場作戰(zhàn),哨子上是不會有利于他們的。
而最關鍵的是,他們遇到了一個被比賽結果和外界評論搞得有點心煩的瓜迪奧拉,每每到了這種壓力很大的時候,瓜迪奧拉才會出現(xiàn)變化。
尤其是到了現(xiàn)在,他不缺少人手了。
于是在這場比賽,瓜迪奧拉擺出了這樣一套站位:
后場繼續(xù)是2-3站位,但在雙中衛(wèi)的身前,已經變成了京多安、尼科-岡薩雷斯和里科-劉易斯。
暫且不提這些球員的能力高低,至少從特點上來說,這看起來就比周中的阿坎吉、斯通斯和格瓦迪奧爾正常多了,這一點是毫無疑問的。
而在這場比賽,格瓦迪奧爾不僅沒有內收,而且充分前壓,從而將身前的馬爾穆什壓進肋部,就此形成了他和哈蘭德的雙前鋒組合。
僅僅是站位層面,曼城在這場比賽就合理許多了,而在有球環(huán)節(jié),曼城也有了一些變化。
面對紐卡斯爾的高位逼搶,這場比賽的曼城果斷起腳長傳,打向身后的長傳球一腳接著一腳,在開場5分鐘內就出現(xiàn)了兩次:
這才是哈蘭德最能發(fā)揮個人特點的比賽場景,但從第二次接下長傳,在大空間里帶球趟大,你也能看得出來,他依然需要搭檔來為他規(guī)避他所不擅長的工作。
萬幸的就是,今天的馬爾穆什在他的身邊。
僅僅從位置上來說,馬爾穆什這個位置似乎誰都能打,比如福登似乎也可以出現(xiàn)在哈蘭德的身后。
理論上是這樣的,但在現(xiàn)實情況里,你需要分辨的是,哈蘭德需要的究竟是一個二前鋒,還是一個前腰?
如果只需要一個前腰,那么他的有球能力就不能如此之差,因為在極端情況下,前腰球員可能會被防守職責壓進中場線,這樣一來,打在單前鋒的位置上,球員的能力就需要比較全面。
而且,從哈蘭德的角度來說,他是一名不擅長腳下、背身能力有限,卻身高體壯,沖擊能力極其出色的特型前鋒,他不僅需要搭檔,而且需要另一名存在感同樣很高的搭檔,和他一起高效且長期折騰對方的后衛(wèi)線。
那么,這個搭檔就不能只會在哈蘭德的身側接球,而要像馬爾穆什這樣,先回撤,再反插,打出一個能9能10的標準9號半的效果:
這樣的比賽思路,顯然不是福登等人具備的特點。
這樣一來,哈蘭德和馬爾穆什組成雙前鋒,福登在二線伺機而動,格瓦迪奧爾和薩維尼奧各拉一邊,曼城至少就拼出了一個思路正確的進攻模式。
第16分鐘這次進攻,邊路拉開寬度,福登插上,馬爾穆什二線接球再從肋部攻入,大部分環(huán)節(jié)就顯得沒什么問題了。
而在第19分鐘,哈蘭德回撤、馬爾穆什反插,曼城后場長傳打身后,就這樣輕松地收獲了第一球:
5分鐘之后,曼城橫移到弱側之后,哈蘭德在右半扇牽制對手,馬爾穆什便有了在肋部接球,和紐卡中衛(wèi)一對一的空間和機會:
面對這種以靈活性見長的前鋒,紐卡的中衛(wèi)肯定是防起來會非常吃力,這一點是很正常的。
兩球落后,紐卡在客場自然需要前壓,而曼城這個時候就有了反擊機會,尤其是在雙前鋒的帶動下,福登和薩維尼奧都會踢得非常輕松:
當然了,紐卡壓上來,總有機會發(fā)揮自己的身體優(yōu)勢,只不過在埃迪-豪的戰(zhàn)術思路里,陣地戰(zhàn)的進攻套路大多都是傳中。
于是在30分鐘區(qū)間,紐卡確實借此打出了一些機會:
但在這個時候,疊加體能下滑,紐卡就會出現(xiàn)脫節(jié)風險,于是在第33分鐘,曼城再次獲得了快速進攻的機會,發(fā)展出來的時候,就已經是這個樣子了:
而在最后的進攻鏡頭里,哈蘭德壓住后衛(wèi)線,紐卡斯爾這時暴露英式后衛(wèi)線的典型毛病,整條線都被一個角的壓力,全部縮進小禁區(qū)。
而且在人員能力上,全員看球不看人,根本沒有注意到身前的馬爾穆什:
33分鐘,曼城在主場取得了3球領先,這場比賽實際上就這樣結束了。
客場起勢無比困難,紐卡斯爾自己也很清楚這一點,所以下半場的他們淺嘗輒止,很快就用換上替補的方式,接受了這個比賽結果。
而在曼城這邊,馬爾穆什直至暴露了體能問題,哈蘭德出現(xiàn)受傷隱患,瓜迪奧拉才選擇了輪換,所以曼城球迷不僅要擔憂下周對陣皇馬的突前人選,也不禁懷疑馬爾穆什會不會在對陣皇馬時出現(xiàn)在首發(fā)陣容,就像今天這樣。
是的,你不要覺得瓜迪奧拉今天思路對了,就認為他會就此延續(xù)下去,名帥的思路你別猜,猜來猜去你也猜不明白。
至少,曼城今天的思路是正確的,整個戰(zhàn)術也是平衡的。
盡管仍有格瓦迪奧爾不該打在這個位置上,胡桑諾夫前頂有些冒,尼科-岡薩雷斯還有些拘謹?shù)鹊鹊鹊鹊蔫Υ?,但在現(xiàn)階段,這些問題都沒有更好的解決辦法。
這套東西,規(guī)避了五個大個子后衛(wèi)嘗試出球的尷尬樣子,規(guī)避了中場活力會在上、下半場準時耗盡,哈蘭德一個人在前邊孤木難支等等各種各樣的清晰短板,這才是導致曼城在聯(lián)賽、歐冠,不管是對陣強隊,還是弱旅,都會出現(xiàn)波折的大問題。
相較之下,其他的都是小問題,在如此多的問題前面,抓大放小才是最重要的。
然而,這套東西也有他的局限性,短期內,就是馬爾穆什和哈蘭德之間還需要更多的熟悉和配合。
今天馬爾穆什打得好,源自于哈蘭德為他制造了大量的空間,等于是哈蘭德干活,他摘桃,也源自于紐卡斯爾沒有對付曼城雙前鋒的預案,加上自身的后衛(wèi)和后腰,也根本防不住馬爾穆什這種特點的球員。
潰敗是非常正常的,但其他的對手不會犯一樣的毛病。
所以,等到遇到三后衛(wèi)體系,或者在后衛(wèi)身前擁有出色后腰的對手的時候,哈蘭德和馬爾穆什就存在同時被對手針對性限制的時候,那個時候,兩個人就需要打得更好一點。
至少,哈蘭德在隊內的地位,也決定了他不會真的就此成為戰(zhàn)術角色,馬爾穆什需要為哈蘭德送上更多的助攻。
長期視角下,局限性就是馬爾穆什的防守職責。
這場比賽,曼城的有球站位很好,但在無球的時候,馬爾穆什會落到左邊前衛(wèi)的位置,而且防守深度不低:
這顯然不是一個二前鋒應該所處的位置。
在這場比賽里,馬爾穆什防守時落位過深,進攻時又要不斷地回撤、反插,哪怕這場比賽的強度,隨著他的進球很快就下降了,但在60分鐘之后,馬爾穆什還是出現(xiàn)了體能問題。
北非球員的身體素質,總是會有一些清晰的短板,所以作為二前鋒,他的防守職責需要小心分配。
但這一點非常難,說白了就是瓜迪奧拉不會防守,你不能指望他用8人構筑出多么嚴密的體系,所以兩個邊鋒都落回來,在強強對話里是難以避免的事情。
現(xiàn)階段,只能是趁著馬爾穆什年輕,就先這么狠命地用著,反正曼城已經勝訴,實在不行,以后再買人就是了。
當然了,紐卡的能力和皇馬不能比,但皇馬現(xiàn)在根本沒有成熟的中衛(wèi)可用,而且曼城也很久沒有如此輕松地贏下一場聯(lián)賽了吧?新援登場,至少總是會有一些新鮮感能打給對手。
從這個角度來說,不管瓜迪奧拉是如何想的,首回合對陣皇馬的策略都是錯誤的。一個不會防守的教練,不去想著把進攻效率拉滿,反而幼稚地搬出五后衛(wèi)去對上皇馬的四個進攻手,這是標準的自曝其短。
現(xiàn)在的曼城,互捅,和對手比拼進攻效率是唯一的選擇,尤其是對陣現(xiàn)在的皇馬,更是一個絕對可以認真考慮的選項,而且首回合在曼城主場,是最佳的對攻環(huán)境,但瓜迪奧拉自己害怕,偏信老將,自曝其短,錯失了這次好機會。
如今砍瓜切菜般地拿下紐卡,只能看瓜迪奧拉會不會鼓起勇氣,在伯納烏和對手互捅了。